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洗牌時刻來臨醫療美容行業該如何全面“整形”? 2022-06-27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857232261226613&wfr=spider&for=pc"

中國青年報發布時間:01-1612:21中國青年報社幾千億級的市場體量、每年40%左右的增速、各路資本蜂擁推動……中國醫療美容(以下簡稱“醫美”)市場看似一片繁華的背后,卻不得不正視這樣的現狀——虛假信息泛濫、藥品市場無序、速成班暗黑繁衍、行業自律缺乏、技術標準缺失等諸多問題,導致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事件頻頻曝光,這些都是當下醫美市場的“硬傷”。那么,推動醫美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未來驅動在哪里?“健康求美”需要放心消費環境如今,醫美正在從小眾消費走進大眾消費群體的生活和視野中。但與之相對的是,很多消費者對于“非法醫美”和“規范醫美”仍缺乏足夠的了解。隆鼻、除皺、瘦身、做雙眼皮,這些耳熟能詳的項目其實都屬于醫美。但是目前來看,社會上對于醫美消費熱情盲從有余,對于盲目跟風做醫美的后果與風險,卻沒有足夠的警惕。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張曉艷介紹,自己曾目睹過不少盲目跟風醫美失敗的案例。“有的愛美人士僅聽朋友介紹就去了一些非正規機構,用了非正規產品,結果美容不成反毀容,十分可惜。”其實,衛生部門、行業協會的官網上對于開展醫美活動的場所、服務人員、醫護人員的資質都有明確規定,消費者應該對機構許可證、人員資質證、服務項目的收費信息等有明確了解以后,再做決定。張曉艷表示,選擇正規醫美機構和正規醫師,是規避醫美風險的有效途徑。醫美是以醫療為基礎的,所以正規的機構是需要有醫療資質的,任何一家經過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合格的醫美機構,消費者都可以在網上查詢到。“要通過權威的科普讓廣大消費者充分認識到醫美和生活美容的區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政策研究室主任曲曉光建議,應該建立一個“三正規”的平臺,把正規的醫療機構介紹給老百姓,把正規的醫生護士介紹給老百姓,把正規的產品介紹給老百姓。引導社會“健康求美”、合理消費,除了幫助消費者提高鑒別能力、做好醫美科普與搭建權威信息平臺,行業自身也需不斷加強自律,加速轉型適應市場需求,打造一個放心的消費環境。對此,中國消費者協會新聞與公共事務部主任任靜建議,首先要加強行業自律,希望醫美機構依法經營,規范行醫,增強責任意識,堅守職業道德;其次要建立起消費維權機構的黑名單,對于消費者反映的一些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侵害權益的機構,向監管部門進行移送,來維護消費者權益;第三是針對醫美機構,中消協愿意和媒體、行業機構一起,對公眾開展消費教育,讓消費者更能夠明明白白消費,放心選擇。醫美行業更應“有所作為”天眼數據顯示,近年來,醫美企業呈爆發式增長,71.57%的醫美企業成立于2016年之后。目前,我國經營范圍含“醫美”的企業數已超過7.1萬家。醫美營收的快速增長潤是推動市場迅速擴張的主要原因。公開資料顯示,“新三板醫美第一股”的華韓整形2016年-2018年的總營收分別為5.43億元、6.32億元、6.9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122萬元、3099萬元、3567萬元。藝星醫美在此前赴港上市提交的招股書中也顯示,2015年-2016年,其總營收為4.05億元、7.23億元,到了2017年,實現了總營收10.37億元、凈利潤1.13億元。同樣,作為鏈接B端和C端的“中間商”,新氧醫美憑借B端巨大的營銷需求,盈利能力翻倍增長。新氧科技赴美上市的公開招股書上顯示,公司總營收從2016年0.49億元大幅升至2017年的2.59億元,增長428%;2018年總營收進一步增長138%至6.17億元(約合8980萬美元);在利潤規模方面,新氧科技2018年實現凈利潤5508萬元,較2017年增幅高達為220%。個人創富神話也在頻繁上演。由于醫美不依賴醫保支付,具備很強的市場性和消費屬性,整形醫生正在成為一個日益壯大的新職業人群。《新氧2019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新氧“百萬醫生”(指在新氧平臺GMV過百萬的醫生)數量達到423人,較2018年增長70%,他們平均每人每年在新氧平臺創富203萬元,其中創富500萬以上的有16人。他們的平均年齡是40.24歲,碩士以上占比超80%,平均入駐新氧平臺763天。但是,與龐大的醫美需求相比,技術精進、審美水平專業、富有敬業精神的醫生數量相差甚遠。于是,醫美的多層次需求便給了濫竽充數的黑診所渾水摸魚的機會。在“進200塊錢的貨賣2000塊錢”的誘惑下,渴望暴富的投機者趨之若鶩,黑診所、假藥、速成醫生真假難辨,終端服務市場呈現“小散亂”格局,那些為了短期逐利遍地開花的醫美機構,為醫療事故的高發埋下了隱患。不具資質的醫療機構和醫生超范圍執業、具備低資質的機構和醫生從事高資質手術以及生活美容機構提供醫學美容服務等亂象的背后,群眾的求美需求得不到滿足是一個主要原因。比如,一位顧客想得到只需打一兩針的微整形手術時,他將不得不面對無奈的選擇:正規機構通常不太愿意從事這類微小服務,即使愿意,價格也可能十分昂貴。資深整容愛好人士小月也向記者表示,國內批準的醫美注射產品太少,她一般去國外比如韓國或者歐洲注射某些國內未批準的產品,這些在國外都是合法的。業內人士認為,醫美行業的自我約束,除了要讓從業人員“有所不為”,更應讓他們“有所作為”,即通過向社會提供更多質優價廉的醫美服務,承擔起滿足多元需求的社會責任。完善技術標準成業內共識溶脂針注射的“資質”究竟是什麼資質?溶脂針注射的究竟是哪類藥品?沒有人能給出權威的答案。這暴露出了行業缺乏技術標準的“硬傷”。因此,盡快建立技術標準已經成為業內的共同期盼。2019年9月26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全委會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該委員會將制定相關團體標準,規范管理中國醫療整形美容行業,減少行業中的風險及不良事件,促進技術創新。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會長張斌表示,標準化是規范行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基礎建設,委員會要努力做好相關工作,為行業發展服務。建立技術標準,可以規范醫務人員的行為,解決整形美容亂作為等問題。對于醫生來說,不該做的整形手術堅決不做,不能填充的材料堅決不填充。否則,醫生就可能因違反技術標準被追責。如此,才有望盡快扭轉整形美容事故多發的勢頭。除了假醫生、假耗材、假機構之外,項目混亂、價格不透明,也是部分醫美機構被詬病的主要原因。促進醫美服務價格透明化、服務項目清晰化,醫美行業明碼標價也勢在必行。目前,國內有醫美機構研發出了“項目價格服務點單系統”,將整形項目按科室進行歸類,清晰展示項目種類和具體項目內容,各類項目及組合套餐明碼標價,可以說,為未來醫美行業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醫美服務價格體系,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醫美行業的市場價格將逐漸趨向透明化,消費者了解優質的醫美機構、獲取真實的服務價格會更加容易,也會有更多更好的選擇。醫美行業“洗牌時刻”來臨“醫美消費需求已經變成我國居民第四大消費需求,醫美行業也步入快車道。”任靜指出,2015年全國消協組織共收到關于醫美行業的投訴483件,2018年全年的投訴統計數據已達到5427件,上升了十多倍。2019年僅上半年就已經有3535件。其實,關于規范和監管醫美的相應法律并不缺乏,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等對醫療類廣告做出了規定,指出不得斷言和夸大產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另外《電子商務法》對虛假宣傳也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不得刪除消費者對其平臺內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評價。據了解,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原國家衛計委等7部門聯合開展了為期一年的嚴厲打擊非法醫美專項行動。全國打擊非法醫美以來,不少生活美容違法開展醫美活動被查,不少非法醫美產品被查,不少非法行醫者被抓,醫美行業正在向規范化發展的道路上邁進。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監管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中國互聯網協會分享經濟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醫美行業利用社交平臺發布廣告,比如微信、微博、朋友圈、直播等社交平臺線上引流、線下銷售,使監管難度變得更大了,這也讓不法分子鉆了空子。此外,某些醫美服務平臺對入駐商家的相關資質審核不到位,也讓他們有了“掛羊頭賣狗肉”的可乘之機。2019年,專項行動從打擊非法醫美拓展到嚴格整頓醫美全產業鏈,包括醫美貸、醫美咨詢師、渠道醫美、高提成中介等,均形成高壓嚴打態勢。這意味著,全國大部分醫美機構的原有運營規則中,包括不規范經營、不注重質量等行為都將受到法律嚴懲。業內人士指出,醫美行業亂象的主要根源,其實還是醫美市場供需失衡的階段性矛盾反映。隨著越來越多的優秀醫生進入消費醫療領域,機構的專業技術水平不斷被認同,消費者安全意識和辨別能力逐漸提升,相信醫美產業的定位、核心價值會越來越清晰,畸形和泡沫會逐漸被清出,醫美市場亦將回歸醫療本質。相關搜索微整形培訓學校微整形老了會怎樣上海整形吧醫療美容雙眼皮美容

關鍵字標籤:腹部環抽
帶您到巴里島旅遊,帶您去必去景點、帶您吃必吃美食。
提供巴里島購物、住宿、美食等資訊。